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特点的18F-FDG PET研究  期刊论文  

  • 编号:
    1357e54a-4b44-48b5-9a89-38c226c25ee8
  • 作者:
  • 地址: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上海 200235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广州 510080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235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ISSN:2095-2848 2017 年 37 卷 4 期 (193 - 197)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验证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在不同显像条件下的可重复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3例PD患者(男15例、女18例,年龄38-79岁)和33名健康对照者(男15名、女18名,年龄40-77岁),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例PD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4-74岁)和17名健康对照者(男6名、女11名,年龄42-67岁)静息状态下18F-FDG PET显像的数据。应用SPM软件分别对2家医院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PET图像行两样本t检验,用族错误率(FWE)校正P<0.05为检验水平,获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像素点,最终获得2组PD患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脑区,并比较其变化特点的异同。结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小脑及脑桥、双侧苍白球和壳核、双侧丘脑、双侧感觉运动皮质葡萄糖代谢增高,累及范围8 110个像素;双侧枕叶、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累及范围2 810个像素(P<0.0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小脑及脑桥、双侧苍白球和壳核、双侧丘脑葡萄糖代谢增高,累及范围15 573个像素;双侧枕叶、顶叶和双侧额叶葡萄糖代谢减低,累及范围3 945个像素(P<0.05)。结论2家医院的PD患者在不同的显像条件下均存在小脑及脑桥、双侧苍白球、丘脑葡萄糖代谢增高,双侧枕叶、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的表现,良好的可重复性为18F-FDG PET显像用于PD鉴别诊断的多中心研究奠定了基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蒋承峰(1),葛璟洁(1),史新冲(3), 等.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特点的18F-FDG PET研究 [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37(4):193-197.
  • APA:
    蒋承峰(1),葛璟洁(1),史新冲(3),邬剑军(2),&管一晖(1).(2017).帕金森病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特点的18F-FDG PET研究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37(4):193-197.
  • MLA:
    蒋承峰(1), et al.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特点的18F-FDG PET研究"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37,4(2017):193-197.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