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双源CT在心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17b22b59-a711-4c9d-a412-b898b4e0d4cf
  • 作者:
    程伟中
  • 学位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医学部
  • 作者单位:
  • 学位授予年份:
    2009
  • 论文答辩日期:
    2009-04-01
  • 中文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造影术;影像质量;心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造影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冠状动脉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心功能;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双能;心肌灌注
  • 摘要:

    第一部分:双源CT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不同心率的成像质量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比较双源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的图像质量。材料和方法:分别回顾分析1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双源CT(男78例,女72例,年龄57.1±10.9岁)和64层螺旋CT(男81例,女69例,年龄56.3±11.8岁)的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对两组病例图像根据不同心率分组进行质量评分,并对冠状动脉质量评分与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度相关性分析。结果:DSCT低心率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达到98.8%,平均评分为1.48±0.29;中等心率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达到98.6%,平均评分为1.54±0.25:高心率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可达到97.5%,平均评分为1.60±0.33。心率变化范围5次以内的平均质量评分1.49±0.29,变化5次及以上者为1.55±0.26。DSCT组病例各平均心率组以及心率变异度与图像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关联性(P>0.05)。MDCT低心率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达到98.9%,平均评分为1.48±0.35;中等心率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达到97.0%,平均评分为1.59±0.29;高心率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占该组的90.5%,平均评分为2.19±0.48。MDCT组扫描时心率变化范围5次以内的平均质量评分1.49±0.33,变化5次及以上者为2.11±0.50。MDCT组病例高心率组及心率变异度与图像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有关联性(P<0.05)。低心率与中等心率MDCT组的可评价节段冠状动脉的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SCT在不使用β-blocker情况下可获得和64排MDCT控制心率后相当的图像质量,特别是对高心率的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可以良好的显示绝大多数冠状动脉节段,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双源CT标准冠脉CTA成像技术对心肌灌注异常的检出与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 SPECT显像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评价双源CT标准冠脉CTA成像与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 SPECT显像对心肌灌注异常的检出。材料和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了DSCT冠脉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 SPECT显像检查。对照研究DSCT检出的心肌灌注缺损区与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 SPECT显像的关系。并对DSCT检出的心肌灌注缺损区的CT值与SPECT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对DSCT冠脉成像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与SPECT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负荷心肌灌注SPECT显像发现了24例患者具有心肌灌注异常(缺血或梗死)。与静息心肌灌注SPECT显像对照,DSCT冠脉成像检查对灌注缺损区检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达到100%和78%。与负荷心肌灌注SPECT显像对照,DSCT冠脉成像检查对灌注缺损区检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达到83.3%和90.3%。DSCT冠脉成像检出的慢性梗死区的心肌平均CT值(-8.5±22.2HU)显著低于无梗死相关区域(43.1±17.5HU),p=0.002。以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 SPECT显像为检出心肌缺血金标准,在无已知心肌梗死病史的44例患者中,DSCT冠脉成像(基于冠脉管腔狭窄≥50%的冠心病)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9%和89%。结论:DSCT冠脉成像可以作为一种检出心肌灌注异常的工具。心肌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有限。 第三部分:双源CT左心功能分析的对照研究 目的:与MR对照研究评价双源CT对左心功能分析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1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DSCT和MRI扫描。分别计算两组收缩末期容量(ESV)、舒张末期容量(ED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射血分数(LVEF)。并对两组间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SCT测得的平均ESV为62.6±23.7ml,平均EDV为128.2±35.9ml,平均SV为60.7±19.4ml,平均EF为50.7±9.7%。MRI测定各值分别为67.6±20.4ml、124.5±32.3ml、55.1±19.6ml和45.8±10.1%。EDV,ESV,EF显著相关(P均<0.05)。而SV无显著相关性(P>0.05)EDV,SV中DSCT组分别较MRI组高估5.5(-21~31.9)ml和3.7(-37.8~45.2)ml。在ESV中DSCT组较MRI组低估5.1(-22.5~12.4)m1。EF中DSCT组较MRI组高估4.6(-21~30.1)%。结论:DSCT对左心功能的评价和MRI有很好的相关性。是目前无创性评估左心室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第四部分:双源CT双能扫描心肌灌注PBV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采用DSCT双能模式采集数据,并通过形态学和心肌灌注血池容量算法(Heart perfusion blood volume,Heart PBV)评价心肌缺血情况,探讨双能模式对心肌缺血检出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20例自然心率低于70次/min的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所有患者采用DSCT冠脉成像双能模式扫描。其中10例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 SPECT显像,5例行CCA,仅2例进行了所有3种检查。对DECT与静息/负荷SPECT以及corDSCTA间对心肌灌注异常的检出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例DECT冠脉成像共显示337个冠脉节段,其中共发现发生冠脉狭窄≥50%的7例18个节段(LAD区域8段,LCx区域4段,RCA区域6段)。而相应的DECT碘图发现灌注异常17段(LAD区域7段,LCx区域4段,RCA区域8段)。2种检查方法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10例的SPECT显像图像中,共4例11个节段心肌发现灌注异常,其中不可逆灌注缺损7个节段,可逆灌注缺损4个节段。其中静息SPECT发现8个节段。DECT碘图对上述10例患者的心肌灌注异常检出误判3段:假阴性1段,假阳性2段,DECT与SPECT对灌注异常的检出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6),敏感性90.9%特异性98.7%,阴性预测值NPV 83.3%,阳性预测值PPV 99.4%。结论:DSCT双能模式和目前常规的门控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 SPECT显像的高一致性,使我们有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对心肌灌注进行评价。

    收起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