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颈前路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会议论文  

  • 编号:
    24de48e7-3043-427a-a719-427b6fcacf71
  • 作者: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自体髂骨块;颈前路;椎间隙高度;内固定;生理弧度;退变性疾病;评分改善率;植骨治疗;后缘高度;
  •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
  • 会议时间:
  • 出版信息:
    2008 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照研究,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前后 JOA 评分改善率、颈椎生理弧度的纠正及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情况,评价两种融合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颈前路 MC+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共72例。MC+组(A 组)患者 40例,64个节段:自体髂骨联合钢板内固定组(B 组)患者32例,共51个节段。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月、6月均行正侧位 X 线片,术后3-6月行 CT 二维重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确定术前术后 JOA 评分,根据枢椎齿突后缘至 C7椎体后缘连线与 C4椎体后缘中点的垂直距离描述颈椎生理弧度,根据病变椎间隙的上下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平均值确定椎间隙高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JOA 评分、颈椎生理弧度、椎间隙高度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A 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 B 组。6个月随访时,AB 两组病变椎间隙均取得完全植骨融合。AB 两组术后 JOA 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差别,JOA 评分改善率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别;AB 两组术后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改善程度在 AB 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应用颈前路 MC+ 椎间融合器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手术操作简便, 组织损伤少,是目前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较好的融合方法。

    收起
浏览次数:4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4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