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隐球菌病42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期刊论文  

  • 编号:
    2d6b2ba1-7c5d-42ef-bf17-baf5986f08c8
  • 作者:
    张萍海#; 胡必杰;何礼贤; 李华茵; 王葆青; 陈雪华; 潘珏;姜红妮; 周春妹;高晓东;谢红梅;黄声雷; 夏文松;陶黎黎; 白春学;
  • 地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上海 200032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华内科杂志 ISSN:0578-1426 2009 年 48 卷 5 期 (362 - 366)
  • 收录:
  • 摘要:

    目的:提高非AIDS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3—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确诊的42例非AIDS的PC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胸部CT征象和诊断方法。结果:42例非AIDS的PC患者均无禽鸟或其粪便接触史,免疫健全者占71.4%(30/42)。影像学以多发性结节病灶(67.9%)最常见,胸膜下分布为主(67.9%),可伴空洞形成(50%)。亦可见团块和(或)实变(31.4%)或斑片(2.9%)病灶。无创检查如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支气管镜吸出物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8.3%、6.3%,有创检查包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细针穿刺肺活检、手术切除肺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则分别达64.7%、64.3%、100%。14例经病理或培养确诊的PC,同时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结果均阳性。结论:PC在免疫健全者中常见。禽鸟或其粪便接触史对此病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且变化较慢,除胸膜下多发性结节外,尤其应警惕团块和(或)实变或斑片表现。创伤性检查如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非手术病例的临床诊断率。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测是PC较理想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及病情随访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萍海,胡必杰,何礼贤, 等.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隐球菌病42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362-366.
  • APA:
    张萍海,胡必杰,何礼贤,李华茵,&白春学.(2009).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隐球菌病42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中华内科杂志,48(5):362-366.
  • MLA:
    张萍海, et al.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隐球菌病42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中华内科杂志 48,5(2009):362-366.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