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期刊论文  

  • 编号:
    35ca7f68-80e4-46f0-bbf0-a44b082894b5
  • 作者:
    蒋思远;曹云; 杨毅;陈超; 熊曼;
  • 地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ISSN:1673-5501 2010 年 2 期 (130 - 134) ; 2010-03-10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检测感染新生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其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探讨两者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日龄<30d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感染部位和程度分为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依据日龄分为早期新生儿(≤7d)和晚期新生儿(>7d)。采集研究对象桡动脉血标本,对全身感染组中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在感染的第1、3、5和7天增加采集桡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PAF水平(μg.L-1)和PAF-AH活性(μmol.L-1.min-1)。分析感染程度、性别、日龄和出生体重对血浆PAF水平和PAF-AH活性的影响,比较不同感染组PAF水平和PAF-AH活性的差异,观察全身感染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患儿血浆PAF水平和PAF-AH活性在病程1~7d的变化趋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47例新生儿,男146例,女101例;平均日龄9.2(1~57)d;平均胎龄35.85(27~43)周;平均出生体重2517(906~4750)g。全身感染组91例,局部感染组63例,非感染组93例。①新生儿血浆PAF水平与感染程度相关(P=0.000);血浆PAF-AH活性与感染程度及日龄(P均为0.000)相关。②全身感染组血浆PAF水平(9.5±8.1)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5.3±3.2)及非感染组(4.6±3.5)。早期新生儿中,全身感染组血浆PAF-AH活性(5.7±2.7)显著低于局部感染组(7.3±2.9)和非感染组(7.3±2.5)。晚期新生儿中,全身感染组血浆PAF-AH活性(7.0±2.5)显著低于局部感染组(9.7±2.2)和非感染组(9.7±2.7)。③全身感染组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的9/12例存活患儿在病程的1~7d血浆PAF水平呈下降趋势,PAF-AH活性呈上升趋势。3/12例死亡患儿中两者的变化趋势则相反。④全身感染组31/91例确诊败血症患儿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血浆PAF水平(13.1±11.0)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5.4±3.9),PAF-AH活性(4.9±2.1)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7.9±2.4)。结论新生儿严重感染时血浆PAF水平增高,PAF-AH活性降低,两者的变化趋势与预后相关。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蒋思远,曹云,杨毅, 等.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2):130-134.
  • APA:
    蒋思远,曹云,杨毅,陈超,&熊曼.(2010).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130-134.
  • MLA:
    蒋思远, et al.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2010):130-134.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