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快速右心室起搏动物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  会议论文  

  • 编号:
    444f4b74-67d1-4bab-9193-53a831a3b3ac
  • 作者:
    惠杰;沈振亚;焦鹏;杨俊华;余云生;孟自立;叶文学;黄浩岳;刘鸿程;张卫民;李红卫;方祖祥;杨向军;蒋文平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 关键词:
    快速右心室起搏;心衰模型;动物模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输出量;充血性心衰;光镜检查;全心衰竭;埋藏式;心功能;
  • 会议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
  • 出版信息:
    2004 年
  • 摘要: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衰动物模型。方法选择专用于试验的小型太湖梅山猪12只,雌雄不拘,体重(23.7±1.7)kg。根据实验要求,埋藏式固定高频率起搏器(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起搏频率230次/min(bpm)持续4周后,更换起搏器,频率190bpm,持续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起搏前、起搏后4周和8周的实验动物的心功能指标。插入Swan-Ganz导管,分别测定右房压(RAP)、右室压(RV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温度稀释法测定CO,经股动脉插入猪尾导管测定动脉压(AP),计算出每搏输出量(SV)。起搏8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心肌组织,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小时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检查。结果快速起搏4周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的表现;心超显示心室壁变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心导管结果示肺动脉压、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升高,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动脉压降低;在以190次/min维持4周后,上述参数仍保持稳定。起搏8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心肌组织,心肌病理光镜检查结果显示:心肌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少数坏死溶解,间质充血,节段性、替代性纤维化。结论以往心衰的动物模型可控性差、模型不稳定、心衰出现时间难以估计。本研究结果显示;所采用建立心衰动物模型的方法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方法。长期快速右心室起搏(>200bpm)导致的心力衰竭的模型酷似扩张性心肌病,但该心衰模型在停止起搏后,其心衰的表现及心脏的重构可迅速逆转。因此,本实验采用230bpm起搏频率快速右心室起搏4周,成功地诱导心衰模型后,再以190bpm的起搏频率维持4周。结果显示:符合慢性终末期心衰,类似扩张性心肌病;维持4周后,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与4周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已建立的动物的心衰模型上,再以190bpm持续起搏,其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指标能维持基本稳定,仍处于慢性心衰的终末期阶段,未发生自身逆转。快速右心室起搏可建立慢性终末期心衰,酷似扩张性心肌病,表现为全心衰竭,其心衰出现的时间、程度可达预期要求,且稳定,可控性好。可作为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种相对理想的动物心衰模型。

    收起
浏览次数:6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6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