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双能量CT血管成像与DS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  期刊论文  

  • 编号:
    610b942b-0136-42e6-982d-b981926af44c
  • 作者:
    孙奕波#; 殷世蒙;李铭; 陈武飞; 毛定飚; 孙荣跃;杨皓;吴勘华;陆芳; 滑炎卿;
  • 地址: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40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ISSN:2095-7041 2015 年 5 期 (405 - 409)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成像( DECTA)与DS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术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采用TACE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47-84岁。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TACE术前不行DECTA检查;观察组50例,在TACE术前行DECTA检查,并行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对2组患者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术中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剂量辐射乘积和超选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均完成检查和TACE术。2组TACE术的超选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上,观察组(2.72±0.89)条多于对照组(1.88±0.74)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剂量辐射乘积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腹腔动脉变异及肝外寄生血管为肿瘤提供血供的显示,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4例术中出现上腹部急性疼痛。结论:DECTA与DS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奕波,殷世蒙,李铭, 等. 双能量CT血管成像与DS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 [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5):405-409.
  • APA:
    孙奕波,殷世蒙,李铭,陈武飞,&滑炎卿.(2015).双能量CT血管成像与DS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5):405-409.
  • MLA:
    孙奕波, et al. "双能量CT血管成像与DS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5(2015):405-409.
浏览次数:4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4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