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中国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患儿临床随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期刊论文  

  • 编号:
    740afe07-d4e0-464b-9055-a76e5885a2b3
  • 作者:
    张平平 高志杰 王静敏 姜玉武 张锋 肖江喜 王爽 杨艳玲 张月华 熊晖 吴晔
  • 地址: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 100034

    [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 200433

    [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34

  • 语种:
    中文
  • 期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ISSN:1003-515X 2012 年 27 卷 9 期 (692 - 696)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6例中国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AD)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为开展该病的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打下基础。方法:对临床诊断的INAD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于首次就诊后10个月-8 a进行临床随访,以了解其运动认知功能进展。运动功能评估采用脑性瘫痪(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中文版。PLA2G6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异常的检测分别通过直接测序和高密度寡核苷酸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CGH)进行。结果:2003年9月-2011年8月共收集INAD 26例。1.表型特点:起病前智力运动发育多正常,起病年龄平均1岁3个月,均表现为快速智力运动倒退。首次就诊时平均病程1.41 a,多数已存在严重运动功能障碍,其中GMFCSⅤ级11例,Ⅳ级12例,Ⅲ级1例,Ⅱ级2例。多数患儿病理征阳性。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头颅MRI显示小脑萎缩。对23例患儿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平均病程3.88 a,2例死亡,其余21例运动功能严重倒退,其中18例GMFCSⅤ级。2.基因型特点:23例通过测序检测到PLA2G6基因突变,其中7例仅发现1个等位基因的突变。共发现突变24种,其中12种为新突变。对于仅检测到1个等位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的患者,通过aCGH检测未发现存在该基因拷贝数异常。结论:该研究为国内最大数量的INAD病例总结,发现了12种未报道的新突变,扩大了PLA2G6基因的突变谱,为提高国内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奠定基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平平(1),高志杰(1),王静敏(1), 等. 中国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患儿临床随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9):692-696.
  • APA:
    张平平(1),高志杰(1),王静敏(1),姜玉武(1),&吴晔(1).(2012).中国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患儿临床随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7(9):692-696.
  • MLA:
    张平平(1), et al. "中国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患儿临床随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7,9(2012):692-696.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