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PCI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  期刊论文  

  • 编号:
    8f5c6179-9039-464f-976c-3d5b536c8338
  • 作者:
    王学才 吴敏 罗心平 余追
  • 地址:

    [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连云港 222500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200040

    [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 430060

  • 语种:
    中文
  • 期刊:
    微循环学杂志 ISSN:1005-1740 2018 年 28 卷 4 期 (26 - 31)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01-2016-1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91例。将进行PCI治疗者设为PCI组(n=45),PCI基础上联合IABP治疗者设为PCI+IABP组(n=46)。两组同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楔压(PCW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有创动脉收缩压(SBP),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C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PCWP、hs-CRP、BNP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LVEF、MABP、SB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CI+IABP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升高和降低均较PCI组明显(LVEDd:51.02±3.64vs 53.69±4.10,PCWP:13.25±5.22vs 18.48±7.14;hs-CRP:3.89±1.02vs 4.52±1.22;BNP:349.21±72.14vs 428.59±102.41;Cr:85.94±15.20vs 349.21±72.14;LVEF:40.75±6.14vs 37.56±6.10;MABP:71.20±11.22vs 62.44±10.55;SBP:99.84±13.01vs91.01±12.89;均P<0.05)。PCI+IABP组患者存活率高于PCI组(89.13%vs 68.89%),死亡率低于PCI组(10.87%vs 31.11%)(均P<0.05)。结论:PCI联合IABP治疗可有效改善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衰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学才(1),吴敏(1),罗心平(2), 等. PCI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 [J].微循环学杂志,2018,28(4):26-31.
  • APA:
    王学才(1),吴敏(1),罗心平(2),余追(3).(2018).PCI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 .微循环学杂志,28(4):26-31.
  • MLA:
    王学才(1), et al. "PCI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 .微循环学杂志 28,4(2018):26-31.
浏览次数:3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3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