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修复关节囊及旋后诸肌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作用  学位论文  

  • 编号:
    9e02ff19-cec2-4c68-8404-8b07d9c0d258
  • 作者:
    张磊
  • 学位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医学院
  • 作者单位:
  • 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07
  • 中文关键词:
    全髋关节;关节置换术;关节囊修复;关节脱位;关节手术
  • 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材质、制造和安装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骨水泥技术的改进,假体的多样化、系列化和安装工具的不断更新,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指征不断扩大,患者年龄也趋下降,如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缝合后方关节囊及旋后诸肌至股骨大转子的病例的术后脱位率,并与前期未修复关节囊和旋后诸肌的病例作对照分析,目的一方面是探讨该修复方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拟探讨该修复方法是否能降低术后脱位率及其可能的机理。 目的:探讨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修复关节囊及旋后诸肌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其预防术后关节脱位的可行性、意义和机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116例初次采用后外侧切口,术中保留后方关节囊及旋后诸肌,并且分别将其用疝缝线“8”字直接缝合至股骨大转子,或是在大转子处钻孔再进行修复的THR术后脱位率,其中男53例,女63例,年龄32~89岁,平均67岁,随访6个月~5年,平均3.8年,术前髋关节病变主要为:新鲜股骨颈骨折45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7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1例,6例病人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与同期常规行THR的255例作对照分析,其中男113例,女142例,年龄36~89岁,平均68岁,随访6个月~5年,平均3.7年。术前髋关节病变主要为:新鲜股骨颈骨折8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7例,11例病人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病例在平均年龄、性别、疾病构成和随访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果:修复组仅1髋(0.8%)发生术后早期脱位(术后6个月内);对照组发生早期脱位(术后6个月内)15髋(5.6%),(P=0.027<0.05)。早期脱位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6个月以后的脱位率均为0%,迟发性脱位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1)在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后方关节囊及旋后诸肌可按照该修复方法进行修复;(2)修复后的后方关节囊及旋后诸肌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早期脱位。

    收起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