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居家生命晚期病人家属照顾者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性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d729831a-c09d-48f9-bd7e-498159dcf7d5
  • 作者:
    张弛
  • 学位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医学部
  • 作者单位:
  • 学位授予年份:
    2011
  • 论文答辩日期:
    2011-05-31
  • 中文关键词:
    生命晚期;家属照顾者;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
  • 摘要:

    目的:设计以照护知识与技能指导以及情感支持为主的社区团队支持的干预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改善居家生命晚期病人家属照顾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描述居家生命晚期病人家属照顾者对社区团队支持干预的感受。 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居家生命晚期病人家属照顾者按其所在居委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病人年龄、性别、Bathel指数、照顾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病人的关系和照顾相关情况等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照顾者接受社区医生居家访视的同时,以家庭访视和电话咨询的形式给予3个月的社区医护团队支持干预,包括照护知识与技能指导和情感支持。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社区医生居家访视。以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半结构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干预前收集基线资料,于3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质性访谈。 结果:①干预前家属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常模;对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均处于中度利用水平;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和对生活的满足感与兴趣3个维度上的得分率处于较低水平;②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应对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干预组干预后的总体幸福感总分较干预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总体幸福感总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对健康的担心维度得分显著降低(P<0.01),对生活的满足感与兴趣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干预后访谈升华出4个关于照顾者对社区团队干预后感受的主要概念:增强应对资源;获得情感支持;在照顾中成就自我实现的价值;帮助病人在有限的时光里寻求生命的真谛。 结论:以照护知识与技能指导以及情感支持为主的社区团队支持干预可有效提高居家生命晚期病人家属照顾者的自我效能,促进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正性应对,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促进积极情感,减少消极情感,并有可能改善其主观幸福感。

    收起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