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自然杀伤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Huh7.5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的功能变化  期刊论文  

  • 编号:
    1209a325-06f7-4405-bd9b-2603b3386207
  • 作者:
    胡姚[1];张婷[2];叶颖子[1]王晓红[1]俞蕙[1]
  • 地址:

    [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上海201102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40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ISSN:1673-5501 2016 年 11 卷 4 期 (290 - 294)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NK细胞功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质粒JC1-Flag2体外转录得到的HCV感染性颗粒(HCVcc)以MOI4.8感染Huh7.5细胞(Huh7.5-HCVcc),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得到的NK细胞进行共培养。与Huh7.5-HCVcc细胞共培养前后,采用ELISA法和MTT比色法分别检测NK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0的水平和细胞杀伤活性,以评估HCV感染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MOI4.8的Huh7.5-HCVcc细胞共培养,NK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10水平受到抑制,其中IFN-γ在共培养6h(P<0.001)、9h(P<0.001)、12h(P<0.001)受到显著抑制,TNF-α在共培养6h(P<0.001)、9h(P<0.001)、12h(P=0.001)受到显著抑制,IL^-10在共培养6h(P<0.001)、9h(P=0.006)受到显著抑制;且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0的功能均在共培养6h受到的抑制效应最大,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4.1%、20.7%和24.3%。NK细胞杀伤活性在共培养6h(P=0.023)受到抑制,平均抑制率为16.6%。结论:在体外与MOI4.8的Huh7.5-HCVcc细胞共培养,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0)和细胞杀伤功能均受到抑制,且在不同时间点受到的抑制程度不同,提示NK细胞在HCV感染的不同阶段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姚(1),张婷(2),叶颖子(1), 等. 自然杀伤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Huh7.5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的功能变化 [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4):290-294.
  • APA:
    胡姚(1),张婷(2),叶颖子(1),王晓红(1),&俞蕙(1).(2016).自然杀伤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Huh7.5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的功能变化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11(4):290-294.
  • MLA:
    胡姚(1), et al. "自然杀伤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Huh7.5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的功能变化"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11,4(2016):290-294.
  • 入库时间:
    2018/8/31 12:07:48
  • 更新时间:
    2018/8/31 12:07:48
浏览次数:10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0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