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在十二肋到臀下褶皱之间的后腰椎区域出现3个月以上的疼痛症状,是老年人常见慢性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之一。关于CNLBP的治疗方式目前有多种选择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由于受起效时间、副作用、患者接受度以及医疗费用等因素的限制,CNLBP的治疗方式仍需进一步探索。运动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治疗选择,部分研究将运动疗法纳入老年人慢性肌骨疼痛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性的效果。Simions指出触发点的活化也会引发老年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疾病,出现疼痛、功能受限等症状。为此本文欲观察触发点结合运动疗法对老年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疾病的治疗效果,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研究方法: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筛选出28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前均被告知实验要点以及可能的不良影响,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电脑生成随机数字将28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针刺触发点结合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运动疗法组),每组各14例。针刺触发点治疗由一名具有7年临床经验的物理治疗师进行,每次治疗前均进行相应触发点的定位及消毒,触发点治疗每周1次,共持续6周。运动疗法治疗包括后背部、腹部肌肉的拉伸和力量训练,由另外一名专业物理治疗师进行教授指导并印发成小册子以便受试者居家练习。运动疗法治疗中第1-3周每天拉伸2次,每次2组,每组保持30秒,第4-6周每组保持1分钟;力量练习第1-3周每天2次,每次2组,每组15秒,第4-6周之后每组保持30秒,持续治疗6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VAS(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和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关节活动范围(通过量角器进行测量)的评估,之后使用SPSS22.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基本资料:实验组9名女性、5名男性患者,年龄58.74±4.21岁,体重69.71±8.14kg,身高158.83±6.24cm,对照组10名女性、4名男性患者,年龄57.93±5.14岁,体重68.66±9.32kg,身高159.05±4.95cm,各项数据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治疗前,实验组5.21±0.43分、对照组5.43±0.32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实验组VAS评分2.84±0.74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