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及其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 编号:
    4D2F5631A2982D79B0729BB9688E6554
  • 作者:
    汪海;任军伟;吴惺; 钟平;
  • 地址:
    汪海,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外科, 上海 200032, 中国. 任军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外科, 上海 200032, 中国. 吴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钟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CSCD被引频次:
    0 次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 ISSN:1001-8050 2018 年 34 卷 9 期 (848 - 853) ; 2019-10-29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其主要损伤机制是头颅旋转运动中产生的剪切样力导致脑组织交界处产生相对位移,病理改变表现为脑白质 神经纤维束的变形断裂.目前,对DAI的损伤及伤后恢复机制尚未明了,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系统发育及损伤、修复过程有一定相关性,APOE基因包含的3种基因相互组合形成6种基因型,合成apoE2、apoE3、 apoE4三种蛋白质.其中apoE4异常的空间结构使其转运脂质的能力下降,导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下降.apoE在轴索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 制较为复杂,它可以结合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LRP1)、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等受体蛋白介导轴索修复的过程,也能通过影响Ca~(2+) 内流、水解产生毒性碎片等过程对神经造成损伤.而纠正apoE4的异常结构有助于神经修复,apoE类似物也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笔者对DAI的损伤 特点、病理特征,APOE基因多态性及合成的apoE在DA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DAI的致伤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汪海,任军伟,吴惺, 等. 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及其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中华创伤杂志,2018,34(9):848-853.
  • APA:
    汪海,任军伟,吴惺,钟平.(2018).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及其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中华创伤杂志,34(9):848-853.
  • MLA:
    汪海, et al. "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及其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中华创伤杂志 34,9(2018):848-853.
  • 入库时间:
    2020/4/12 2:50:48
  • 更新时间:
    2020/4/12 2:50:48
浏览次数:24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4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