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不稳合理有效的重建方法,同时分析其可能伴有的关节内损伤情况,以及关节镜辅助治疗的优越性。方法:2001年5月-2004年8月,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7例;左踝12例,右踝15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2-46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均有反复扭伤史,严重影响生活运动,主诉外踝处疼痛者20例,内踩处疼痛者15例。其中有22例长期伴有踝关节的胀痛不适。体格检查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处压痛27例,跟腓韧带压痛8例,距腓后韧带压痛5例。所有病例前抽屉试验阳性,踝内翻试验阳性者6例。Xray检查未见骨折或下胫腓分离。MRI检查证实距腓前韧带于员伤者18例。采用踝前内、前外侧入口,进行关节镜检,发现下胫腓前韧带损伤者9例,胫骨下端前缘盂唇样软骨损伤者10例,内踝和距骨间隙处滑膜增生嵌顿13例,游离体7例。关节镜下探查可见所有病例距腓前韧带明显松弛。关节镜下增生滑膜刨削、游离体摘除、损伤软骨成形等关节清理术。改良Brosttom法外侧副韧带修复术,采用外踝前下方弧形切口,切开伸肌支持带后,沿腓骨下端的前缘,紧贴骨折剥离软组织瓣。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者仅剥离外踝前下方,伴有跟腓韧带损伤者需剥离至外踝后下方。于外踝上植入Smith-Nephew、或MitekGⅡ锚钉,将剥离的软组织瓣进行提升缝合,踝关节中立位打结固定。术后踝关节支具固定,防止踝内外翻活动,早期进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所有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nkle-hindfoot scale)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1)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20例于3周内症状完全缓解,7例于3月内缓解。(2)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均基本恢复正常。(3)术后3个月检查前抽屉试验、踝内翻试验阴性。(4)术后随访踝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54.6分(42-62分)提高到平均92.4分(86-98分)。结论:①Brostrom法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与其他术式相比,对组织破坏少,术式合理,可以有效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②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多有反复损伤史,关节镜下发现常合并有关节内相关结构损伤,关节镜检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关节清理术有利于症状的有效缓解。